儿童成语故事

时间:2024-06-13 17:34:15
儿童成语故事(15篇)

儿童成语故事(15篇)

儿童成语故事1

战国时,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“和氏璧”。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。秦王看到玉后,只字不提城池的事。蔺相如捧着玉说:“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,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。”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。

[注释]璧: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。

[提示]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。

儿童成语故事2

【成语】: 明目张胆

【拼音】: míng mù zhāng dǎn

【解释】: 明目:睁亮眼睛;张胆:放开胆量。原指有胆识,敢做敢为。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。

【出处】: 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,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

【举例造句】: 近日京师奔竞之风,是明目张胆,冠冕堂皇做的。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一百三回

【近义词】: 明火执杖

【反义词】: 鬼鬼祟祟

【歇后语】: 大白天打劫;提着灯笼行窃

【灯谜】: 大白天打劫

【成语故事】:

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,做人正直,时常会劝谏皇上,有话就会直说。他考上进士之后,被任命为应城县令,后来升为监察御史。

有一次,他发现中书令(即宰相)褚遂良以低廉的价钱强行购买邻人田地,正直的韦思谦也不害怕他官位高,势力大,立刻上书举发他。因为证据明确,朝廷不好公开庇护大臣,只好把褚遂良调出京城,降职为同州刺史。

过了一段时间,褚遂良又被重用,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。褚遂良便找了理由报复韦思谦,把他贬到外省,当一名县官。有人替韦思谦打抱不平,暗中去慰问韦思谦。他仍然不改初衷,慷慨激昂。他正言道:“大丈夫应该有话就说,明目张胆而不畏强权,致力报效国家。

儿童成语故事3

一个人拿着一面盾牌和一枝长枪,在市场上叫卖。他举起盾牌,吆唤说:“我的盾牌坚固极了,什么兵器都刺不穿它。快来买吧!”呆了一会儿,他又举起长枪,吆唤说:“我的长枪锐利极了,什么东西都刺得穿。快来买吧!”有人问他:“拿你的长枪来刺你的盾牌,结果怎样呢?”那人听了,不知怎么回答才好。

“自相矛盾”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。“矛”是“长枪”。有人的言语或行动前后正好相反,可以说他“自相矛盾”。哲学上用“矛盾”来指互相依附又互相对立的两个因素。

儿童成语故事4

  闻鸡起舞

晋代,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将军,他的名字叫祖逖。他非常的有才能,也很受人尊敬。但祖逖小时候却是一个淘气的孩子,他不爱读书习武,整天只知道到处去玩。

他长大后,看见国家衰落、战争不断,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,他的心里很悲伤。为了改变国家的状况,他开始刻苦的学习,遇到不懂的问题,就去请教别人。认识他的人都说:“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。”

他24岁的时候,有人推荐他去做官。但是,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还远远不够,就没有答应,仍然刻苦读书。

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,两人经常一起谈论国家大事,两人的关系非常的好,经常谈到深夜,困了就在一张床上休息。

一天半夜,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,便爬起来对刘琨说:“公鸡叫了,我们快去练剑吧!”从此以后,祖逖和刘琨约定,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,不管刮风下雨,不管酷热寒冬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

经过长期刻苦训练,两个人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。

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,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。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,将来做一个对国家、对人民有用的人。

儿童成语故事5

  王祥卧冰

西晋的时候,有一个叫王祥的人。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,父亲就给他娶了一个后母。虽然是后母,但是王祥对她依然很孝顺。

他们家院子里有一棵李树,结的李子又大又甜好吃极了。快要到李子成熟的季节了,由于后母非常爱吃李子,王祥就常常在院子里赶鸟雀,生怕它们来啄食。可是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,很多李子都掉了下来,王祥就抱着李树大哭起来,后母看到了非常感动。

有一年冬天,后母忽然很想吃鲜鱼,但是寒冷的冬天,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,王祥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买不到鲜鱼。于是,他就拿着渔网和木棒跑到河边,准备把冰敲破,然后下网捕鱼。可是冰太厚了,怎么敲也敲不破。

王祥就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。他脱了衣服躺在冰上,过一会再继续敲打……就这样,他终于在冰上打了一个窟窿。王祥也终于捕到了两条金色的大鲤鱼,他的后母也如愿得吃到了新鲜的鱼。王祥卧冰的故事,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。后来,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。

王祥卧冰的故事告诉我们,我们要孝顺父母,用心去对待他们,就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。

儿童成语故事6

  【释义】

神话传说,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。比喻事物周密完善,找不出什么毛病。

  【典故】

古时候,有个叫郭翰的先生,他能诗善画,性格诙谐,喜欢开玩笑。

盛夏的一个夜晚,他在树下乘凉,但见长天如碧,白云舒卷,明月高挂,清风徐来,满院飘香。

这时,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。郭翰很有礼貌地问:“小姐,您是谁?从哪来?”

仙女说:“我是织女,从天上来。”

郭翰问:“你从天上来,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?”

仙女问:“你想知道什么?”

郭翰说:“我什么都想知道。”

仙女说:“这可难了,你让我从哪说起呀?”

郭翰说:“人们都说仙人聪明,你就随便说说吧。”

仙女说:“天上四季如春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;绿树常青,花开不谢。枝头百鸟合鸣,水中游鱼可见。没有疾病,没有战争,没有赋税,总之,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。”

郭翰说:“天上那么好,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?”

仙女说:“亏你还是个读书人。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‘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,也闻不到香味’的话么。在天上呆久了,难免有些寂寞,偶尔到人间玩玩。”

郭翰又问:“听说有一种药,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,你知道哪有吗?”

仙女说:“这种药人间没有,天上到处都是。”

郭翰说:“既然天上多得很,你该带点下来,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。”

仙女说:“带是带不下来。天上的东西,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。不然早让秦始皇、汉武帝吃了。”

郭翰说:“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,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?”

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。郭翰仔细看完,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。

仙女说:“天衣无缝,你连这个都不懂,还称什么才子,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。”郭翰听完,哈哈大笑,再一瞧,仙女不见了。

【出处】

五代·前蜀·牛峤《灵怪录·郭翰》:“徐视其衣并无缝;翰问之;谓曰:‘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’”

儿童成语故事7

从前,有个农民在田里种萝卜,他累得满头都是汗水。正在这时,忽然跑来一只野兔,一头撞在旁边的大树上。农民走过去一看,兔子撞死了。那个人很高兴,把野兔捡了起来,晚上他把野兔吃了。他想:要是每天都有一只野兔吃该有多好啊!

第二天,他到地里不劳动了,坐在大树下等着,希望再有野兔跑过来,自己撞死在大树上。

他等了一天又一天,野兔没有再来,农民的萝卜全都枯死了。

“守株待兔”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。“株”在这儿就是“树”。这个成语有两个意思。一个是比喻有人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作经验,还牢牢守住不放。一个是比喻有人不愿切实地工作,妄想得到意外的收获。

儿童成语故事8

【枕戈待旦】

枕着兵器等待天亮。形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。戈,古代的一种兵器。旦,天亮。

晋代刘琨年少时就有远大志向,性格奔放而富有才干,喜欢结交才能超过自己的人而又较爱张扬。

他和范阳的祖逖是好朋友,听到祖逖受任用北伐去收复失地,刘琨在给亲友的信里说:“我现在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,时刻盼着去消灭来犯之敌,也时时担心祖逖会跃马扬鞭飞奔在我的前面啊!”

从他的信里,可以看到他的性格、志趣和期望。

儿童成语故事9

古时候有个人,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,天天到田边去看。可是,一天、两天、三天,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。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,自言自语的说:“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。“一天,他终于想到了办法,就急忙跑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。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,弄得精疲力尽。当他回到家里时,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:“可把我累坏了,力气没白费,禾苗都长了一大截。”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跑到田里一看,发现禾苗都枯死了。

原文

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病矣!予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

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。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(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

译文

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,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,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:“可把我累坏了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!”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(的情况),然而苗都枯萎了。

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!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,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。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,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,不但没有好处,反而害了它。

揠苗助长造句

一、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对这件事没多大帮助。

二、学习要循序渐近,急于求成,只能是揠苗助长,得不偿失。

三、别相信这些速成班,他们用的都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。

四、学习文化知识,要循序渐进,切不可急于求成,揠苗助长。

五、孩子才4岁,你就要她学这、学那,这无疑是揠苗助长,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。

六、我们不想揠苗助长,当然我没有说我不喜欢他们,也没有说我不信任他们。

七、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,也不能放任自流。

八、治理国家的难处,其中除了揠苗助长的错误外,最大的盲点就在于管理者的私心。

九、练习技艺总须循序渐进,贪求速效,往往揠苗助长罢了。

十、学习须渐进有功,一味跳级求深,无异于揠苗助长。

十一、做事宜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,揠苗助长,反而容易失败。

十二、一个好的园丁不会揠苗助长,而会耐心等待,因此我们必须有耐心。

十三、父母教育子女难免求好心切,但不可揠苗助长,以免收到反效果。

十四、即便是你亲生的孩子,你也千万别揠苗助长,更别穷瞎操这个心吧!

十五、因势利导的方法,将使事情获得成功;揠苗助长的做法,将导致事情的失败。

十六、揠苗助长: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,也能任其自然。

十七、现在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,不惜揠苗助长,结果受苦的是孩子。

儿童成语故事10

【成语】: 大腹便便

【拼音】: dà fù pián pián

【解释】: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形容肥胖的样子。

【成语故事】:

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,陈留郡有个读书人,名叫边韶,字孝先;他很有些文才,在没有当官的时候,教了几百名学生。

边韶很有口才,说起话、讲起课来头头是道,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。不过他有个毛病,就是爱打磕睡。因为他人胖,肚子大,打起磕睡来,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。

有一天,他又和衣打磕睡。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:“边孝先,腹便便;懒读书,但欲眠。”意思是:边孝先是个大肚皮,懒得读书。只想睡觉。不料边韶醒来后,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,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:“边为姓,孝为字。腹便便,王经笥。便欲眠,思经事。寐与周公通梦,静与孔子同意:师而可嘲,出何典记?”它的意思是:边是我的姓,孝是我的字,大肚皮,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。只想睡觉,去思考五经的事。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,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。老师可以嘲笑,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?

儿童成语故事11

春秋时,晋国内乱。公子重耳逃到楚国,楚成王待他很好。当问及如何报答时,重耳说:“如我当上国君,要是两国交兵,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。”后来,重耳成了晋国国君,称晋文公。不久,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,重耳履行了自己的。

[注释]舍:一舍为三十里,今为十五千米。

[提示]比喻退让和回避,以免引起冲突。

儿童成语故事12

  闭门思过

在西汉昭帝的时候,担任左冯翊太守的是燕人韩延寿。

有一次,韩延寿到高陵县去巡视,正好碰到两个兄弟去向他告状。

哥哥说:“大人,我的弟弟占了我的耕地。”弟弟说:“大人,这耕地本来就是爹娘在去世的时候分给我的,哥哥他不讲理,非得说是分给他的,大人你来评评理!”

这件事让韩延寿非常震惊,他自己觉得惭愧极了。他说:“我作为这里的太守,竟然不能教化这里的百姓。兄弟之间为了财产竟然去争斗,这个责任是我应该承担的。我应该辞去职务,让有贤能的.人来代替我。”

所以这一天,韩延寿不再处理公务,也不见客,待在一个房间里面,关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。

两兄弟听说了韩延寿的事情非常感动,同时也非常内疚。他们俩决定和好,并且一起光着脊背去找韩延寿请罪。

韩延寿看到他们两个都明白了道理,并且决定好好相处,再也不为了利益而破坏亲情了,他这才高兴了起来。

闭门思过的故事告诉我们,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,我们也要像韩延寿学习,应该先反思自己,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哦!

儿童成语故事13

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,人称“亚圣”。他三岁那年,父亲去世了。开始,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,常看到出殡的场面,孟母怕影响他学习,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。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,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。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,就喜欢读书了。于是,他们才住了下来,不再搬家了。

[注释]迁:迁移。

[提示]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。

儿童成语故事14

【成语】: 倒持泰阿

【拼音】: dào chí tài ē

【解释】: 泰阿:宝剑名。倒拿着剑,把剑柄给别人。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
【成语故事】:

“泰阿”是一把宝剑的名称。关于这把宝剑,曾有种种传说。例如《越绝书·外传》的《记宝剑》那一段里这样说:

春秋时,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,请他们铸造几把宝剑。欧冶子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技师,他曾为越王铸过5把出色的宝剑,名叫“湛卢”、“巨阙”、“胜邪”、“鱼肠”和“纯钩”。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,也是当时著名的铸剑技师。他们接受了楚王的委托,便在茨山(在今安徽泾县北)开矿取铁,经过认真的冶炼、锻造,铸成了3把锋利无比的宝剑,其中一把就叫“泰阿”,或作“太阿”;其余两把,一名“龙渊”或“龙泉”,一名“工布”或“工市”。

到了晋代,《晋书·张华传》又有如下的记载:

晋初,武帝时,在斗、牛二星座之间(据说即吴、越分界处的上空),发现常有紫气。当时官为“中书令”的张华,问善观天象的雷焕,这是什么缘故。雷焕说:“这是宝剑的光。从这道直冲牛斗的光来看,那宝剑定非凡品!”张华又问,宝剑大约在什么地方。雷焕仔细观测之后,答道:“在豫章郡的丰城县”(丰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)。张华便推荐雷焕担任丰城县令,立即上任。雷焕到了丰城,专心寻找宝剑的下落,终于在一所监狱的地下,找到了剑光的来源。当即搬走监狱,往下挖掘。掘了四丈多深,发现一个石匣,打开一看,里面装着一对宝剑,剑上都刻着字,一把是“龙泉”,一把是“太阿”。当天晚上,再观星空,牛、斗之间的紫气,果然不见了。

上面两段传说,当然不可能是事实。但是我们既然明白“泰阿”乃是一把宝剑的名称,那么对于“倒持泰阿”这句成语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宝剑本是用以自卫的武器,如果虽有泰阿宝剑,而把它倒过来拿着,这不是自动把剑柄送给对方,给对方造成机会,而自受其害吗?

因为“泰阿”又作“太阿”,所以“倒持泰阿”也可作“倒持太阿”,或作“泰阿倒持”、“太阿倒持”。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作“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”,意思相同。

儿童成语故事15

生吞活剥

【成语故事】唐高宗时,河北枣强官吏张怀庆不学无术,爱好舞文弄墨,他把李义府的五言诗各行加两字成为自己的七言诗,让人啼笑皆非,别人见他抄袭王昌龄及郭正一的诗,就送他顺口溜:“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”来讥讽他的抄袭行为。

【典故】有枣强尉张怀庆,好偷名士文章,人为之谚云:‘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’ 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·谱谑》

【解释】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。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、理论等。
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生拉硬扯

【近义词】食古不化、囫囵吞枣、生搬硬套

【反义词】融会贯通、举一反三

《儿童成语故事(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